首页 重要信息 竞赛规程 成绩公告 公棚信息 信鸽科研 鸽友信箱 政策法规 网上查询
重视寄生虫的防治
 
编辑:yxd    点击数:9593 来源:
 

重视寄生虫的防治

 

平时鸽友较注重鸽的传染病和普通病的防治,却忽视了寄生虫病的预防和治疗。这样,不仅造成信鸽的生长发育不良,而且影响信鸽的飞翔。

一、预防各种不良疾病,随着信鸽业的不断发展,许多鸽友对鸽病的防治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

防治鸽病是主要预防和控制鸽的传染病、普通病与寄生虫病。平时鸽友较注重鸽的传染病和普通病的防治,却忽视了寄生虫病的预防和治疗。这样,不仅造成信鸽的生长发育不良,而且影响信鸽的飞翔。有一些鸽棚信鸽的品种不错,但飞翔成绩却有所下降。通过调查了解到,这些信鸽都已按时接种了鸽副黏病毒、沙门氏菌等疫苗,并清理了呼吸道,同时对鸽毛滴虫、球虫、衣原体病也都做了预防性投药。信鸽又能吃又能拉,可就是飞翔成绩不理想,信鸽飞起来不兴奋、易疲劳。此时鸽主往往首先考虑的是信鸽的品系、体形、遗传、训练的问题。但经过调查发现这是由信鸽肠道寄生虫造成的。我对这些鸽棚的鸽群作了健康检查,并通过显微镜检查了信鸽的粪便,发现信鸽的肠道中有大量的肠道寄生虫卵。针对这种情况,我建议鸽主在鸽群中使用了驱线虫药。驱虫后,鸽主发现信鸽明显地爱飞翔了,羽毛也更加有光泽了。可见信鸽肠道寄生虫病已逐渐成为常见病、多发病,所以要提高信鸽的身体素质,预防各种不良疾病,定期驱虫已势在必行。鸽寄生虫病除了以上的肠道寄生虫外,还有其他线虫、绦虫、血液寄生虫、体外寄生虫等。鸽寄生虫病的防治是非常复杂的,即使鸽舍有很好的饲养条件和消毒防疫措施,也不敢保证信鸽不得寄生虫病。每次集鸽参赛、赛事归来或收进信鸽时都有可能将不受欢迎的鸽寄生虫带入鸽舍,成为诱发鸽病的潜伏因素之一。

二、禽类寄生蠕虫种类,信鸽寄生虫病不仅具有传播途径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还可以相互依赖传播或传染一些病毒病、细菌病。如鸽舍里暴发鸽蝇不仅会引起信鸽血变原虫病的流行,同时又能使鸽痘病毒在鸽群中迅速蔓延。由此可见信鸽寄生虫病的防治是刻不容缓的。要控制信鸽的寄生虫病关键在于有效预防、及早发现,在饲养过程中严格切断其传播途径,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为了更好地指导养鸽者养好信鸽,防治寄生虫病,现将一些常见的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介绍给大家,以供饲养信鸽者及同行参考。

1、鸽线虫病,线虫是禽类寄生蠕虫中最主要的一类,其种类之多、危害之大比吸虫和绦虫更为甚之。线虫虫体通常呈纺锤形,前后端尖细,体皮上常有明显的横沟,有直接和间接两种发育类型。

鸽蛔虫病,鸽蛔虫病是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它是由鸽蛔虫引起的。鸽蛔虫属线虫纲蛔虫目,是鸽体内最大的寄生线虫。虫体淡黄白色,粗线条状,长度在2~7厘米。成熟的雌虫体内充满虫卵,虫卵呈椭圆形,深黑色,壳厚而光滑,对寒冷和化学消毒药物抵抗力很强,但经阳光照射1~2小时、沸水处理或堆积发酵均会死亡。鸽蛔虫发育不需要中间宿主,雌虫在小肠内产虫卵,虫卵随信鸽的粪便排出体外,在有氧的、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经10~12天发育成有感染能力的虫卵。信鸽吃了这种虫卵后,幼虫在腺胃和肌胃内脱壳而出,在肠道中经4次蜕皮后逐渐发育成成虫,寄生在小肠内。寄生在肠道内的鸽蛔虫除了与信鸽争夺大量的营养成分外,还会分泌毒素进入血液影响信鸽的消化功能,造成信鸽营养不良,飞翔能力下降。据有关数据记载,每条成虫能产上千个虫卵,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后,可通过人的鞋底、器具、食料、保健砂、饮水等方式,再进入信鸽肠道,这样动作反覆持续着。鸽蛔虫可感染各种年龄的信鸽,临床症状的轻重与信鸽感染蛔虫的数量有关。轻度感染的信鸽兴奋性降低,飞翔时间短,易疲劳,食欲尚好,但肌肉发育不良,喜欢啄羽毛和异物。重度感染的信鸽体重下降,黏膜苍白,羽毛生长不良,有时粪便带血甚至带有蛔虫成虫。其中幼鸽极易感染本病,主要症状表现为生长发育缓慢,体重减轻,明显消瘦,常呆立不动,羽毛松乱,精神沉郁。严重感染的信鸽则便秘和下痢交替进行,粪便里偶见红色血液,有的出现神经症状:歪脖扭头,间断性抽搐,最后逐渐衰竭死亡。通过病理剖检可见肠道黏膜充血、出血,肠壁增厚,甚至见到大量蛔虫。日常饲养的信鸽体内寄生虫的诊断主要靠实验室做粪便镜检。

实验室检查:(1)直接涂片检查法: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几滴甘油与水的等量混合液, 再用牙签或火柴棍挑取少量粪便加入其中,混合均匀,夹去较大的或过多的粪渣,使玻片上留有一层均匀的粪液。对其浓度的要求是,将此玻片放在报纸上能透过粪便液膜模糊地辨认出其下的字迹为宜,随后在粪膜上加盖玻片,并置显微镜下检查。此法简便和常用。但因被检粪便数量少,检出率较低。(2)漂浮法:取粪便10加饱和食盐水100毫升,混合,滤入烧杯中,静置40-45分钟后虫卵则上浮,用一直径5-10毫米的铁丝圈,与液面并行接触以沾取表面液膜,抖落于载玻片,加盖玻片后置显微镜下检查。

治疗:(1)呱哔嗪(驱蛔灵):每次每只喂服半片或按每公斤体重喂服200-300毫克,连用2天,在驱虫的同时,还应在次日清除粪便。(2)盐酸左旋咪唑:驱虫效果最可靠,每次每只喂服半片(每片25毫克)或每公斤体重喂服25毫克,晚上喂服。轻者1次,重者2次。幼鸽群平均3个月驱虫1次;信鸽群在开赛前驱虫1次,赛季结束封棚饲养时驱虫1次。(3)四咪唑(驱虫净): 按每公斤体重40-50毫克的剂量喂服。(4)丙硫苯咪唑(抗蠕敏):按每公斤体重喂服10-20毫克,早晨空腹口服,也可拌于当天三分之一的饲料中食用。(50.1%敌百虫消毒液:驱虫后第二天及时清除粪便,用0.1%敌百虫溶液消毒鸽舍并及时给信鸽补充维生素A.一次驱虫不一定彻底驱净,最好隔1周再驱1次。在驱虫后还应增加饲料营养,多补充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DAD3粉),补充鱼肝油,尽快医治肠道创伤,以促进损伤的肠黏膜的修复再生。

预防:预防本病主要是应让鸽舍平时的环境卫生,保持清洁、乾燥,给鸽群定期驱虫,以便杜绝该病的发生。尤其要即时清除粪便,每3天清粪一次,清除粪便后要集中发酵处理,并尽量避免信鸽与粪便的接触,确保饲料和饮水的卫生。鸽舍、料槽以及饮水器等要每天清洗,定期消毒。每年进行2次定期驱虫。幼鸽在2-3月龄左右进行第一次驱虫,第二次在比赛前半个月。加强饲养管理,增强信鸽的抵抗力。鸽毛细线虫病,鸽毛细线虫病是由淡黄白色比头发还细小的毛细线虫引起的体内寄生虫病。本病的病原是鸽毛细线虫、捻转毛细线虫及膨尾毛细线虫。在发育过程中,前两种线虫不需要中间宿主,可直接发育,而后者需要蚯蚓为中间宿主进行间接发育,成虫长7-18毫米,属线虫纲,毛首目,毛首科,主要寄生于信鸽的食道、嗉囊或小肠的黏膜内。这种线虫虽然虫体小,但它可以大量并深深地钻入信鸽的肠壁内,导致肠黏

2012/4/6 9:2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