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要信息 竞赛规程 成绩公告 公棚信息 信鸽科研 鸽友信箱 政策法规 网上查询
鸽感染性眼病的防治
 
编辑:yxd    点击数:5645 来源:
 

 

感染性眼病的防治

陈仲铭

    鸽子的感染性眼病涉及范围极广。按照病原体:可分为细菌性眼病、病毒性眼病、衣原体眼病、支原体眼病、寄生虫眼病……

    按照侵入途径:可分为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即血行播散性感染)。局部侵入的先决条件是,眼自然保护屏障-黏膜保护层破坏,如眼角膜、瞬膜、结合膜的创伤。如翅击、异物、尘埃微粒刺激等。黏膜的破损处,就容易成为病原体侵入的突破口;其次是,病原体的滋生、引入和繁殖,如在鸽舍饲养密度过高、卫生状况低劣、鸽舍通风不良、舍尘弥漫飞扬等情况下,就容易导致鸽舍空气病原体密度增高。一般局部侵入性眼病只要能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通常预后较好,不会留下后遗症、淘汰减员。

    局部侵入性眼病的接种感染。它是由于眼结合膜黏膜、角膜表面的自然保护屏障功能失缺或缺陷,致使眼黏膜保护层抗侵入能力下降,如维生素A、E和B族维生素缺乏;高敏性(又称高致病性)病原体的入侵,如疱疹病毒(鸽痘病毒)、流感病毒等的入侵。此外,还有不少高敏性病毒病原体,可以直接从眼黏膜的任何部位入侵,继而引起全身血行播散感染而发病。对此鸽眼器官只是作为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窗户,而眼部的症状表现却可轻重不一,此时所产生的眼部炎症,也仅作为疾病发病的局部症状。由于眼结合膜黏膜、角膜等黏膜自然保护屏障,对于这些病原体没有相应的表面抗体来足以对抗,通俗地说也就是不具有对该病原体的免疫力,黏膜层也就无法抗拒高敏病毒株的入侵,于是就导致高敏病原体肆无忌惮地直接接种侵入。对此,人们就采取通过预防接种的手段,使黏膜表面形成特异抗体的方法,来抗衡阻止此类病原体的侵入,这正是我们目前应用得最普遍、简单而有效的抗衡病原体入侵策略。其缺点是针对性太强,即接种新城疫疫苗只能抵抗新城疫病毒的入侵,接种鸽痘疫苗只能抗衡鸽痘病毒的入侵。

    全身播散性感染即指高敏性病原体,包括新变异病原体、新毒株、强毒株,以及还没有疫苗生产保护的病原微生物,由经眼或眼外其它途径侵入机体,导致全身血行播散性感染发病,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或是在环境、气候、疾病、疲劳、应激等致病因素影响下,由于机体免疫抗体的下降,为病原体和条件致病菌的联合进攻创造机遇,如大肠杆菌、毛滴虫、球虫等在此特定条件下所造成的全身感染。

    血行播散指致病菌或菌体蛋白(指细菌内毒素、外毒素)通过血液(菌血症、毒血症、脓毒血症、败血症)、体液渗漏(炎性渗出物、分泌物等)、气道气溶胶吸附、消化道排泄物沾染等所引起的血行播散性全眼球炎。针对血行播散性全身感染的防病处理,主要是杜绝阻隔病原体源头的再次导入;控制病原体的继续侵入传播途径;积极而有效的疫病控制,预防保健措施(指隔离、消毒、紧急接种、免疫血清等)干预。血行播散性感染的致残减员、死亡率极高。

    感染性眼病中最常见且具有代表性的是:由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大肠杆菌眼炎(全眼球炎)与革兰氏阳性菌引起的葡萄球菌眼炎(全眼球炎)。此外,还有病毒性眼病(如流感、新城疫),支原体眼病和衣原体眼病(俗称单眼伤风)等,它们都属于全身感染性疾病,眼部症状只是全身感染症状的局部表现。此类感染性眼病按照其致病微生物的不同,相应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表现。至于感染性眼病的处理:主要是及时采取注射或口服途径,全身应用大剂量高度敏感抗微生物药物,及时清除眼内、眼外具有大量病原体的脓性分泌物,要注意防止病原体的鸽间传播扩散和人眼的自身保护(双手及时清洗消毒)。正确选择对该病原体高度敏感的眼用药物——滴眼剂,且还需要在短时间内连续反复多次滴眼,至少是1-2小时1次,连续滴眼4-6个小时,直到眼内脓性分泌物全部清除不再出现或明显减少,再6-8小时1次,然后每天1-2次,直至眼部症状消失痊愈方止。

文章引自:中国信鸽信息网信鸽园地:http://news.chinaxinge.com

2011/3/8 13:33:25